在國際經濟增速放緩及進口煤炭的強烈沖擊下,國內煤炭價格跌跌不休,煤炭企業壓力山大,外部環境暫無松動,煤企自保還需從自身做起,想盡辦法尋求對策,降低生產成本、經營成本、政策成本,因為企業降成本問題是個永恒的主題。煤炭企業今年前6個月成本同比是增加的。規模以上煤炭企業主營業務成本同比增長6.6%,大型煤炭企業主營業務成本同比增長17.5%。但我們7月搞全國煤炭經濟運行調研時,發現多數煤炭企業生產成本是下降的。煤炭烘干機廠家東鼎干燥對成本控制深有感受,比如我司通過對我司的
煤泥烘干機系列設備進行升級換代,不僅可以為業主提升規模杠桿效益,還創造了環境效益。
煤炭企業的成本一般由三部分構成,一是生產成本,二是經營成本,三是政策性成本。根據調研,2012年以來,煤炭企業都在努力降低成本,千方百計增收節支。但從實際情況看,只是煤炭生產成本出現了下降,經營成本和政策性成本,總體來說是在上升。
降成本的空間還有多大,還要從煤炭生產成本如何降說起。由于我國煤炭生產不同礦區差異非常大,東北、華東和西南地區,煤炭賦存條件較差,開采歷史較長,開采難度較大,這些地區煤礦的安全投入增加、生產設施不斷完善,生產成本逐年提升。這些地區控制煤炭的生產成本,空間較小。而中西部地區,建設了一批大型現代化煤礦,設備投入很大,生產效率很高,但是降生產成本的空間也不大。
所以真正要實現煤炭成本大幅下降,還得從經營成本入手,加強企業管理,控制投資規模,減少貸款等。同時從支持煤炭企業健康發展的角度講,減少、取消或暫停一些行政性收費,像取消煤炭價格調節基金等,對于降低企業成本會起到很好的作用。降低成本就是創造效益,讓我們從自身做起,管控流程細節,實現較大化效益。